top of page

Forum Posts

sihab87
Apr 12, 2022
In "Unique of the week"
上星期经过福田中心区的时候,路过某咖啡厅。拿起一本书,点了一杯芒果汁。点单的时候,服务员问:先生,要办一张会员卡吗? 当然,这个时候,我一般都是拒绝的。因为不能你叫我办,我就办呀,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。 但从Marketing的角度考虑,我还是想看一下这家咖啡厅有什么套路,我准备问:“那办会员卡有什么优惠吗?” 然而我这句话还没说出口,服务员就已经接着上一句话往下说了:“办了我们的会员卡,你点的这杯芒果汁可以免费哦,而且我们还会送3张买一送一的礼券,生日的时候,来我们店我们还能送你一块蛋糕。我们在深圳有十多家分店呢……办理会员卡98块。” 我心里想:“这里的饮品均价都上30,会员卡一张98元,这杯芒果汁免费,而且以后还享受3次买一送一,送的饮品加起来价值差不多就是98元。正好我快过生日了,马上就可以领一块蛋糕,会员可以积分兑换东西,这家店我以后可能还会来几次,等于是我办会员卡还赚了一杯芒果汁的钱呢~” 反正总结起来就是,这波不亏。 “好的,我办一张吧。”不假思索刷刷刷的,办了一张会员卡。 拿着这杯“免费的”芒果汁,赶紧归位。 哈哈,赚了一杯芒果汁。 以上分析全错。 我本来是来点一杯芒果汁的,花33块钱,结果办一张会员卡花了98块钱。你跟我说以后还送3杯饮品,拜托,3杯饮品不是白送的,前提是你得先买一杯。 假设一杯饮品的成本是4块钱,卖33块。现在买一送一,成本8块,卖33块。你只要继续买,它就继续赚。 赚29块和赚25块,有很大区别吗? 所以这张会员卡的作用是:原本赚你33-4=29块,现在赚你98-4=94块。再说一遍,这张会员卡的作用是:多赚你65块。 关键是:我多掏65块钱那一瞬间,心里还有一种这波不亏的快感。 忍一时风平浪静,退一步越想越亏。 没事,我只是想点一杯东西喝,心思在其他事情上,不想这么多。 但关于这样的套路,我举两个例子。 例一 在全球做咖啡馆做得最好的好像有两家:一家是COSTA,另一家则是大家更为熟悉的星巴克。 它们的关系,有点像麦当劳和肯德基。在一些大型商场里面,一般不是开在对面,就是开在不远处。 在星巴克里面,你会发现:不管他们的什么产品,中杯、大杯、特大杯之间的价格都是只差3元。 没错,只差3元。 中杯27,大杯30,特大杯33。 但我们看到这样的价格牌时候,我们的心里开始对比了:在容量上,电话号码列表 特大杯比大杯多三分之一,大杯比中杯多三分之一。然而多三分之一,才多3块钱。 如果你本来选择的是中杯,你大概率会犹豫:多3块钱,就可以要大杯了,对于一杯30块钱的咖啡来说,3块钱不算什么呀。 据星巴克的数据显示:选择大杯的客户高达90%。 然而事情完了吗?当你选择大杯,又会发现,超大杯只要33。纠结症犯了吗? 你本来要一杯中杯就够喝了,但你最后对服务员说:“我要大杯!” 经济学里,假设人都是理性的,但很多环境下,人难以做到理性。于是诞生了行为经济学,旨在把心理学和经济学巧妙融合在一起。 当我们选择大杯的时候,很多人似乎忘记了自己能否喝下这么多,而是盲目地考虑那个更加划算,多3块钱可以多这么多,似乎选择大杯更划算,不然自己就亏了。 所以,这里的中杯其实是用来当炮灰的,很少客户会真的点中杯。中杯只充当对照物作用,衬托出大杯是有多么多么的实惠。
0
0
3

sihab87

More actions
bottom of page